
“神舟十三號”與“長征二號F”遙十三船箭組合體
“載人航天,人命關天”,對於有能力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而言,在進行載人航天活動時采取嚴密的安全應對措施是重中之重。

目前,世界上隻有中俄美三國具備獨立自主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能力,這三國載人航天活動的全過程基本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先後為待發射段、發射段、軌道運行段、返回段和著陸段5個階段,而在各國有史以來的載人航天器當中,隻有中國的“神舟”飛船在5個階段都有救生措施。

“神舟十二號”飛船
待發射段,安全措施雙管齊下
待發階段指的是“神舟”飛船發射前15分鍾至起飛前的這一階段。此時航天員已經在火箭最上端的軌道艙、返回艙中就位,發射塔架也已打開,但此期間還是可能會發生燃料貯箱泄露或箭體起火等危險。當出現上述致命性故障時,會采用應急撤離或發射台逃逸救生兩種救援措施應對。當采用應急撤離措施時,航天員通過火箭整流罩艙口離開火箭,使用逃逸滑道到達地麵,最後進入地下掩體。當采用發射台逃逸救生措施時,與發射段大氣層內救生模式相同,主要依靠火箭上的逃逸塔拖拽飛船逃逸。這一階段,安全措施雙管齊下,安全保障固若金湯[1]!

“長征二號F”遙十三
發射段,逃逸係統分階段護航
這一階段可以分成兩個時間段,以火箭點火後120秒為界。在運載火箭點火後的120秒內,飛行高度在39千米以下,芯級發動機還在工作狀態,火箭在低空受到較大的空氣阻力。此時如有突發故障,逃逸塔就能像拔蘿卜一樣,在3秒內將航天員乘坐的軌道艙、返回艙從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1500米外,再通過攜帶的降落傘減速,返回艙安全著陸到地麵。

“長征二號F”遙十二
火箭起飛120秒後,逃逸塔分離,此時火箭的高度和速度已經滿足軌道艙、返回艙打開降落傘安全著陸的要求。在火箭整流罩上,有數台高空逃逸發動機和高空分離發動機。當逃逸係統檢測出火箭有故障會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時,會自動發出逃逸指令,同時航天員和地麵工作人員也可以手動發出逃逸指令,高空逃逸發動機和高空分離發動機會先後啟動,拖著航天員乘坐的軌道艙、返回艙與火箭分離,最後依然是由主降落傘將返回艙安全送回地麵[2]。

“長征二號F”遙十二
軌道運行段,備份箭船隨時待命
在空間站階段,“神舟”飛船的軌道運行段主要指的是停靠空間站的階段。自“神舟十二號”任務開始,箭船施行“滾動待命”策略,一枚火箭執行一艘飛船的發射任務,另一枚火箭與另一艘飛船進入到應急救援值班狀態,應急救援值班箭船具備最快8.5天執行應急發射的能力。這一階段若空間站發生影響航天員安全的重大故障,航天員可搭乘停靠的載人飛船及時撤離返回;若停靠的載人飛船不能安全返回,將組織實施應急救援飛船的快速發射,與空間站對接,確保航天員可及時乘坐應急救援飛船返回地麵[3]。

“長征二號F”遙十三
返回段,備雙份主降落傘
返回段,指的是載人飛船離軌返回至著陸之前的階段。在“神舟”飛船返回地麵的過程中,最可能出現故障的是降落傘,因此,在這一階段為飛船返回艙配備主備兩份主降落傘,確保返回艙能夠平穩減速直至平穩落地。

“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與主降落傘
著陸段,海陸空協同確保萬無一失
為了應對飛船返回艙返回著陸的各種情況,陸地上準備了主備兩個著陸場,配備了由直升機、專業車輛組成的空地搜索救援力量,為了應對不同著陸環境的搜索救援,還安排了陸地水麵和海上的搜索救援力量。同時,為了能及時應對航天員可能的健康安全狀況,各搜索救援力量裏麵都配備了醫監醫保成員。一句話,著陸搜索救援,海陸空協同確保萬無一失!

“神舟”返回艙水麵搜救演練
曆史上,“神舟”飛船係統也並非是完美無缺的,也遇到過一些問題,但是通過不斷地迭代進化,“神舟”飛船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載人飛船之一。通過在待發射段、發射段、軌道運行段、返回段和著陸段5個階段設計完備的救生措施,“神舟”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型救生措施覆蓋任務全過程的載人航天器。

“神舟十二號”
如果有人問“載人航天遇到意外怎麽辦?”請放心!“神舟”有世界上最完備的應對措施。
作者:大白高國
本文為作者原創,出處為:頭條@輕舟一號,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與作者
參考資料
[1] 部分引自中國航天報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IqyOT8t8fEuILfVUoVVXxg
[2] 部分引自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mvQI-4fBpTuihhxSdO2nLQ
[3]部分引自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OJzXIWObDH-m8ZTES_XR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