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克宮:目前不具備結束烏克蘭衝突的條件 俄軍將繼續推進 ...
電影《長津湖》真實地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影片中英勇的誌願軍戰士們為了保家衛國而不畏犧牲的偉大精神讓每一個人都深受感動,尤其是當電影中出現了冰雕連的情節,更是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很多九兵團的戰士們把寶貴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他們是值得被我們永遠銘記的民族英雄。

令人痛心的是,現實比電影中更加慘烈。在參加長津湖戰役的九兵團中,有28954人被凍傷,1000多人直接被凍死,凍傷後不治身亡的有3000多人,由此可見九兵團傷亡巨大。宋時輪的秘書穆俊傑晚年含著淚水說:“九兵團一共15萬人,隻有5萬套棉衣。”這也成為了很多人疑惑的地方,為什麽作為中國的精銳之師,九兵團沒有足夠的棉衣呢?這事還得從戰爭之初開始說起。
入朝準備不足,缺少禦寒棉衣
1950年11月,九兵團的戰士們急匆匆地乘坐火車準備奔赴戰場,由於此次調動緊急,他們在出發前還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朝鮮。當時的車廂內隻有幹草,條件十分簡陋,當戰士們切實地感受到外界溫度的變化時,他們才意識到作戰目的地已經改變。戰士們服從指揮的信念已經深入骨髓,隻知道國家需要他們,心裏想著能夠快點到達指定的作戰地點。

九兵團為什麽要這麽急匆匆地入朝呢?這其中自然是因為前方遭遇了緊張的戰況。在同年的10月份,誌願軍戰士在朝鮮就已經開始行動了,第一次交手雖然擊潰了美軍,但誰也不敢在此時掉以輕心。這次的勝利隻是一個小小的擊潰戰,並不是大規模的戰爭,雙方仍都在互相試探。對方的指揮官麥克阿瑟擅長戰術,為此也製定了詳細的作戰安排。
麥克阿瑟是一個過於自信的人,他自以為憑借自己擁有的實力可以一舉成功,但是他正在走進誌願軍給他設置的陷阱之中。當時的誌願軍高層故意讓前線部隊撤退,做出逃跑的假象,還故意放出消息說沒有後方補給要退出戰爭,這才讓麥克阿瑟以為勝利在望,甚至直接在公告上發布了自己的作戰計劃。在戰場上,敵人與我方部隊人數基本持平,但為了讓計劃萬無一失,必須擴充部隊人數,因此九兵團需要盡快入朝。

賀晉年
火車途經沈陽站時,東北軍區的副司令賀晉年特意前來慰問九兵團的戰士們,當他看見戰士們身上並沒有穿著足夠禦寒的衣物,這根本不足以抵抗北方的寒冷天氣,更不要說朝鮮的寒流,副司令的內心十分著急。
多數戰士們都是頭上戴著單帽,腳下穿著膠鞋,不僅沒有足夠的棉衣,配套禦寒的棉帽和棉鞋更是沒有。南方的戰士們沒有在寒區作戰的經驗,他們沒有體會過北方的寒冷天氣,這才讓負責此次慰問工作的賀晉年十分著急。賀晉年命令火車不許開動,他動員相關部門去給戰士們籌備棉衣,短時間內,想要籌措十幾萬人的棉衣可謂是難如登天,好在最終在一個日軍投降後遺留的軍火庫裏調來了棉大衣。

軍火庫裏麵隻有5萬件棉大衣,可是九兵團有15萬人,棉衣數量遠遠不夠,衣服厚度也沒有達到要求,但情況緊急,這些大衣總歸能派上用場。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賀晉年這一補救的措施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受凍的戰士們更多,後果也更加嚴重。
賀晉年看到棉衣數量遠遠不夠,就想讓部隊的火車再給他一點時間,但情況緊急,戰士們實在沒法再耽擱下去了。賀晉年帶頭脫掉了身上的棉衣,把自己的棉衣送給戰士們,還動員隨從的戰士們也把自己的棉衣送給即將遠行的九兵團。就這樣,火車慢慢駛出車站,很多人把自己的棉衣棉帽脫下來扔到火車上,雖然數量遠遠不夠,但情義無價。
美軍飛機轟炸,物資供應困難

九兵團到達朝鮮後,遇上了大寒流,氣溫降到零下40攝氏度,戰士們穿得太單薄了,未到達作戰位置的前夕,很多戰士們就被凍傷。後來,在從前線傳來的關於九兵團的戰報中顯示,九兵團非戰鬥減員的人數將近三萬人,這讓司令員宋時輪的內心感到無比痛苦。那麽,零下40攝氏度的朝鮮到底有多冷?據後來的戰士們回憶,一些沒有棉帽的戰士們耳朵都被凍掉了。
一些戰士隻能自己想出應對的辦法,那就是把毛巾裹在頭上,寒風呼嘯,毛巾顯然作用不大。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裏,皮膚千萬不能暴露,一旦裸露出一點皮膚,很快就會被凍傷。在作戰時,一些負責裝炮彈的戰士們免不了和炮彈接觸,戰士在裝彈的過程中也必須要迅速,因為若是和炮彈接觸的時間過長,皮膚就會和炮彈凍在了一起,強製分開時,很多戰士們痛苦欲絕。

九兵團的戰士們在長津湖沿線堅守陣地,敵人是武器先進,彈藥充足的美軍,因此無法單純地靠火力輸出取勝,隻能利用迂回戰術分割敵人的部隊。為了完成任務,戰士們冒著嚴寒在野外作戰,不僅沒有厚衣服禦寒,食物也十分緊缺,那我們的作戰物資呢?
提到作戰物資,一方麵是部隊在奔赴戰場作戰前本身具備的,另一方麵是靠後方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九兵團是一支江南部隊,倉促入朝,來到了陌生的環境,遇到了從未體驗過的嚴寒天氣,戰士們都感到難以適應。而位於另一個戰線的四野部隊情況有所不同,他們的戰士多數來自東北地區,本就有著足夠的禦寒衣物,有著豐富的寒區作戰經驗,各種禦寒裝備基本都有。一些土生土長的東北戰士對這樣的惡寒天氣適應很快,其他一些不是出身東北的戰士也不畏懼,因為在他們的後方,後備資源十分豐富。

時間回到入朝前的七月份,東北軍區的後勤部調動了所有的資源,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東北幾個軍團的棉衣準備好了,都是足以抵抗東北寒冷天氣的標準,應付朝鮮寒流也是不在話下。九兵團入朝後,原本的計劃是讓部隊先行,後方也深知這批誌願軍戰士們沒有棉衣,也努力組織了人員連忙籌措和趕製,希望盡快把緊缺的禦寒物資輸送過去。
戰場上局勢變化太快,誰也無法預知美軍飛機上的炮彈會對準物資車,即使後勤部隊已經派出了運送棉衣物資的車輛,但有些車輛中的物資被炸毀了。開往朝鮮戰場的物資車被炸毀了幾百輛,僅存的車輛還要運送更加重要的彈藥物資。

運送彈藥,就意味著車上沒有位置再運送禦寒的衣服。物資供應在路上遇到了困難,到達的物資也沒有辦法照顧到每一個九兵團戰士,因為九兵團是一個十分龐大的軍團,相比四野的兵團,九兵團的人數更多,這也在無形中加劇了物資供應上的困難。
宋時輪的秘書穆俊傑晚年也揭示了真相:“因為入朝倉促,五萬件棉服已經很珍貴了,而且美軍飛機的轟炸讓我們的運輸部隊很困難。”

後方供應困難,根據在國內作戰的經驗,我們還可以把希望寄托在朝鮮當地嗎?
答案是不能。以往我軍戰士在國內參戰,後勤供應從來都不會成為部隊的困擾,因為不管打到哪裏,都能獲得物資。老百姓永遠都是部隊最堅實的後盾,部隊缺人,可以就地征兵。部隊缺少物資,那可以從百姓那裏購買。有些百姓心疼戰士們,也會主動送來緊缺的衣服和食物。除了百姓的供應,在戰場上也會從敵人那裏繳獲很多物資。總之,在國內作戰時,我軍從沒有把後勤供應當作難題。

此次出國作戰,和國內情況大有不同,敵軍擁有各種火力十足的大型武器,處在戰區的朝鮮已經被炮彈炸得支離破碎,甚至一間完好的房子都沒有。在如此嚴峻的戰場環境下,當我們自己後方的物資無法到達戰場時,想要依靠當地的朝鮮人民根本就不現實。
後來,我軍決定在晚上運輸物資,這才讓情況有所好轉。當然了,晚上運輸意味著車燈都不能開,戰士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在懸崖峭壁之上謹慎地慢慢前行。美軍飛機炸毀了公路和橋梁,炸一次,我軍戰士就修一次,即便是冒著炮火,也奮勇向前。
結語

九兵團不愧是一支精銳之師,在惡劣的環境下仍完成了任務,誌願軍戰士們趴冰臥雪,用不屈的意誌促成了長津湖戰役的勝利。戰士們把美軍困在原地無法動彈,把美軍逼到了絕境,甚至還有一支主力團全員都被誌願軍殲滅了,該團的團旗還被保存在了我國的博物館裏。九兵團的堅守是抗美援朝勝利的助推劑,美軍部隊受到了重創,曾經狂妄的麥克阿瑟也不得不麵對自己計劃失敗的事實。
指揮部也知道九兵團的戰士們在臨行前缺少抵禦朝鮮寒冷天氣的棉衣,但在嚴峻的戰爭局勢麵前,隻能無奈地做出讓部隊加速前行的決策,並盡力讓後方把缺少的棉衣物資運送過去。九兵團戰士們的犧牲都是為了確保總體戰術的有效運行,我們麵對在裝備上強出我們許多的美軍,隻能采用奇襲戰術。

九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中央的讚揚,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千千萬萬個誌願軍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宋時輪的秘書晚年也含著淚水說:“那些娃娃兵,在冰天雪地之中屹立不倒,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